加拿大高中有没有排名,有没有重点学校?



加拿大公立学校教学质量PISA排名世界第7,阅读第2,远超中国教育最先进的北上广江苏四地。其全国公立学校教学质量均衡。加拿大公立学校不重视升学率指标,排名依据为私立机构Fraiser Insititute的菲莎排名以及安省的EQAO报告。

菲莎排名主要依据6年级和10年级英语数学统考成绩。对小学初中数据比较缺乏。对高中评估有一定参考意义。

QAO则由安省教育部门主导,主要依据3、6、9年级各科成绩综合评估,对公立小学初中选校更具参考意义。



华人对菲莎排名很热衷,其实这两个排名的科学性都非常有限,特别是菲莎排名。是否有天才班或者特殊儿童班,是否有跳级考试,是否有ESL国际生等取样因素大大影响了学校平均分。其次,不同公立学校学生成绩不同并非教师和学校资源不同,而是与该学区家长收入和族群对教育重视程度有很大关联。更重要的是,以单纯的数学和英语指标来评价学校教学是不科学的。所以,这两个排名主要在华人圈、国内留学中介和地产公司(推荐学区房)范围内流传,本地媒体和官方并不十分认可其科学性。

加拿大教育局对公立高中的资金投入、师资投入、设施投入统一要求、统一标准,因此在硬条件方面各个公立高中几乎没有差别,只要孩子愿意学习,学校都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平等的平台。在加拿大,通常人们说的所谓好学区一般是指学校周围社区属中产家庭,环境安全优美,学生父母大多从事专业正职工作、收入宽裕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投入,因此这类学校普遍来说学习氛围较好一些。选择公立学校更重要的不是教学质量,而是选同学以及选学校对国际学生的服务是否细致,这对留学生影响非常大。而且很多时候,中国式的“重点”学校思维,不但不能帮孩子,还会害孩子,请看下面的真实案例:

“浩子”的妈妈林女士是一个尽心尽责的好妈妈。浩子9年级到加拿大,妈妈就一直在这里陪读照顾儿子的起居。她完全没有自己的圈子,一心围着儿子转,希望儿子成才。

自从3年前林女士加入了一个妈妈群,她就开始焦虑了。看到“别人的孩子”进了排名前十的公立高中,IB私校,她就坐立不安。托朋友联系到我们,希望能帮他孩子转学进入IB私校。我们了解到他孩子在国内和加拿大公校学业成绩一般,而且当时英语和数学都还比较吃力。建议她暂时让孩子留在公立高中,课外进行英文数学补习,花钱更少,效果更好。林女士没有听从这个建议。自己找妈妈群朋友协助开始办理转学,先学孟母三迁,搬家把孩子转到一个排名前十的华裔为主的公立高中。第二年又辗转把孩子塞进了一家每年学费加生活费6.8万加元的IB私校。林女士盯儿子学习盯的不可谓不紧,孩子学习也非常刻苦,每天16个小时以上,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,强度不亚于国内高中。

林女士还没欣慰半年,就发现情况不对:儿子的大多数课程只勉强3分,折算百分制不到70分,有一门课甚至不能及格,学校多次劝其转学,告诉她这样下去浩子已经很难拿到IB文凭。林女士如五雷轰顶,这意味着她不但没有帮孩子赢得更多进入名校的机会,反而让孩子连普通大学都难以申请。她急忙再次找到我们寻求帮助,我们指导她帮儿子转入了一家口碑较好的普通私立高中,争取快速重修学分,再报考大学。浩子的名校之路并没有完全阻断,但已经肯定要多浪费一年时间才能申请大学了。

所以,关于加拿大中学排名和重点高中,家长必须认识到:

1、中国往最好的高中里面挤,有一定的合理性,因为最终有标化考试高考,跟着拖就跟着拖,反正最终是看高考成绩,名次差一点不要紧。

2、美国虽然大学录取要考察学生在高中的名次甚至名次升降情况,但是起码还是有SAT和AP可以补救,所以在Top-tier高中里面做凤尾,也还存一定合理性。

但是,即使在中、美读高中,也要考虑到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和兴趣是需要培育和保护的。学习效果和信心兴趣是符合马太效应的,越优秀,越有动力去钻研。老在班上摆尾巴可不是一个健康的适合孩子成长的学习氛围。

加拿大没有标化考试,GPA就是大学录取主要考察的因素。那就更没必要一味求高和难。而且加拿大本地大学根本不要求IB和AP。那么IB和AP什么情况下选择?你孩子平时成绩已经都是95%了,并且还不累,可以选,可以锻炼孩子能力,增加名校热门专业的录取率。AP还有省钱省时间的效果,因为进北美大学后,所有的AP学分可以直接认可转为大学学分。

但是,如果孩子每门课学得很累也只有85%以下的水平,还逼他进IB或加AP,那就是本末倒置。最终只会对大学升学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。

请家长看清本质,认识到在加拿大读高中,“重点高中”不一定馅饼,它可能是个陷阱。

适合孩子程度的才是最好的。